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以最简最优最快模式为群众提供不等待不排队面对面的法律服务——四川省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纪实
www.yaanpeace.gov.cn 】 【 2024-03-14 09:25:42 】 【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1.png


  2023 年 10 月 27 日,雅安市石棉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对涉灾较大矛盾纠纷进行化解。石棉县法学会/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四川省下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3101个乡镇(街道)、34280个村(社区),作为全国乡镇数量最多的省份,基层治理任务繁重,面临“矛盾纠纷多发频发、信访积案难解难化”的现实难题。

  

  如何发挥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团结带领法学法律工作者投身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实践,服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四川省法学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据四川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胥坚介绍,近年来,四川省法学会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实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站点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助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包括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平台,企业法律联络室,寺庙法律服务联系点等在内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33314个,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8600余次,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平台开展普法培训44600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96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7万余件。

  

  设站点、建机制,打造“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站

  

  四川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缘起于一次破解基层法学会履职难题而进行的生动探索。

  

  县级法学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是长期困扰基层法学会发展的痛点问题。为夯实县级法学会基础,激发基层法学会活力,四川省法学会提出基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工作理念。

  

  2018年春节前夕,四川省委政法委转发《四川省法学会关于深化全省基层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市县法学会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专职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当时提出两个目标:实体化、实战化。”胥坚解释,“实体化”具体是指,指导督促各地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党组建设,充实工作人员力量,解决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完善基层法学会实体运行机制;“实战化”则是指法学会分别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服务站”“法律服务室”三级平台,亮出法学会“招牌”,嵌入各级综治、信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之中。

  

  彼时,各地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主导的综治中心、调解中心、会员之家等阵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四川省各级法学会抓住机遇,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嵌入”各级综治中心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统筹建设,规范化建立县(市、区)级“法律服务诊所”、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室”的三级平台,发挥法学会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首席”担纲、会员为主、深度融合、多头并进的工作机制。

  

  “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各地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也需要有适合各自实际的路径和模式,不可能也不应该‘千站一面’。”胥坚告诉记者,除了班子搭建、党组建设等共同性的要求外,四川省法学会鼓励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探索场地经费保障、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

  

  在四川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21个地市(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交出了一份份“高分答卷”——

  

  作为多民族大省,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聚居区法学会根据自身特点,在人口较多的重点乡镇(街道)、重点寺庙或宗教活动场所设立法律服务平台窗口,为各民族群众和僧侣提供法律服务;

  

2.png


  图片壤塘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络点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阿坝州法学会/供图

  

  在东坡故里,眉山市法学会探索将法律服务站建设纳入综治(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纳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范畴,与综治中心同统筹同建设,积极响应基层法治呼声,组织法学会专家会员驻站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在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巴中市法学会团结带领市、县(区)法学会和乡镇(街道)法学会会员,围绕基层服务站点工作职责,制定三级责任清单,列出“月度调度表”,明确共建包网格、包户头、包人头责任,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矛盾化解力度,提升民生改善厚度,提升人民群众温度;

  

  ……

  

  随着各级法学会的深入探索,一批组织机构健全、会员队伍壮大、工作力量增强、常态保障落实、运行机制规范的基层服务站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共建成县级“法律服务诊所”183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2585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25378个,民族地区法律服务(所、站、室)5108个,企业法律服务站37个,企业法律联络室4个,寺庙法律服务联系点19个,切实筑牢了服务群众基层基础。

  

  抓服务、提质效,满足群众多样化法治需求

  

  在绵阳江油市,有一家久负盛名的基层法律服务“王牌所”——江油市法律诊所。百余名法学会法律服务专家库成员在这里轮班坐镇,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政策评估、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等多元化服务。

  

3.png


  图片在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柏龙村法律服务室,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调解完一起人身损害侵权纠纷案后,当事人现场签订和解协议。游仙区法学会/供图

  

  带着疑难困惑法律问题前来的群众,只要由江油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工作人员引导至“法律诊所”的,经过法学会会员、法律专家“把脉问诊”,大多都“药到病除”,满意而归。

  

  这家广受群众好评的“法律诊所”,是四川省打造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阵地中的一个代表。

  

  四川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依托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平台,整合各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会员、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形成了层级分明、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和政法委组织协调下,这些基层服务站点秉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委政府解忧”的理念,树牢“主动介入、定分止争、解决问题、案结事了”的意识,充分发挥法学法律专业、专家优势和第三方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投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全局工作——

  

  在以“江油市法律诊所”为代表的县(市、区)级“法律服务诊所”,基层服务站点专家针对党委、政府交办和部门移送的重大、复杂、疑难问题深入研判,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从当好党委、政府的“法律智库”角度出发,成功对某发电厂征地拆迁等重大项目稳定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坐诊、出诊、会诊、巡诊、预诊、义诊”等方式为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在以“自贡大安区现代农业园区法律服务站”为代表的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基层服务站点专家化身“法律医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保姆式”法律服务:除开展日常值班服务、法律顾问定期服务、法律专家预约服务和法学会会员上门服务外,还参与辖区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配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以“广安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法律服务室”为代表的村(社区)“法律服务室”,面对该村矛盾纠纷增多、群众维权方式日益激烈、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的困境,基层服务站点汇集矛盾纠纷调解合力,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工作不断档、矛盾不上交”,有效推动凉水井村社会治理数据3升3降——矛盾纠纷数量下降,调解率上升;初信初访数量下降,信访办理群众满意度上升;刑事案件发案数量下降,平安建设满意度上升;

  

  ……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服务站点是设立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窗口,法学会力促法学法律专家通过基层服务站点这个“窗口”,以最简、最优、最快的模式,为群众提供不等待、不排队、面对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的法律服务,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同时,面对情绪激动的重点、特殊群体贴心开展心理疏导,做好来访群众政策法律法规解读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弄清法律政策规定,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化解矛盾、维护权益。

  

  当下,活跃在基层干部群众身边的法学会会员专业优势不断显现,成为助推公务人员法治思维形成、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养成,深度参与基层法律服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助力推进信访法治化、政法工作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化矛盾、促解纷,发挥“站点+”优势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2021年,德阳市旌阳区“恒大·翡翠华庭”项目因资金短缺停工,施工总包单位数亿元商票不能兑付,民工群访讨薪,近200户业主担忧“烂尾”频聚讨要说法,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该停工工程重启销售、自行融资难度大,因历史债务引发诉讼、被查封的风险极高,处理不慎可能使企业资产进一步缩水、复工难度升级,社会稳定风险大。”旌阳区法律服务诊所值班专家经过研判,果断申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介入。

  

  旌阳区根据实际需求,引入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刘宁等破产法学专家,从保复工、保资产等多方面论证涉案企业重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承债式收购、托管、项目整体购买等多种重组模式,并邀请中介机构参与重组方案拟定。最终,依法推动上述问题楼盘复工续建,实现“保资产、保交楼、保民生”目标,及时化解这起涉众纠纷。

  

  该案例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助力基层服务站点合力破解涉民生重大矛盾纠纷难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和重大信访积案化解开展工作,在四川推动解决包括涉众金融案件、“烂尾”楼盘、涉藏地区百年草场纠纷、电信网络诈骗信访积案、川藏铁路建设等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4.png


  图片村民到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接待咨询处咨询法律问题。华蓥市法学会/供图

  

  “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相结合,是我省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有效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楠介绍,四川省各级法学会通过探索“站点+首席”“站点+党建”“站点+互联网”三大模式,创新法律服务方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站点+首席”模式中,四川省法学会遴选的992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4810名入库专家,成为基层服务站点专家资源的强有力补充。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诊的基层服务站点,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理论功底、专业水平与基层干部群众的实践经验、民间智慧相结合,发挥出最大聚合效应。此外,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补充力量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有效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法律服务同频共振,最大限度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在“站点+党建”模式中,四川省法学会着力加强基层法学会党组织建设,形成覆盖各级法学会和法律服务平台的党组织。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引导基层法学法律工作者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党建引领具体化、服务群众精细化,切实把服务做到群众心里,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站点+互联网”模式中,四川省法学会积极拥抱互联网,推动法律服务智能化。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网络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网络法律服务手机App、“微信”视频互动、“法律机器人”等新技术,高效提升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实效,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为深入贯彻中央政法委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四川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中办、国办相关文件精神的落地落实,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对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实效作出部署,确定基层服务站点“一个阵地、一块标识、一班人马、一笔经费、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套方法、一批成果、一地经验、一些思考”的“十个一”标准,进一步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再提速、再提标、再提效。

  

  此外,四川省法学会还将“两化”建设升级为“五化”建设,即组织机构实体化、工作运行实战化、成果转化实效化、融入中心实质化、助力政法现代化。

  

  近年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高度重视与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调解中心、会员之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融合发展,积极联动其他各类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好法学会会员在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培训等法律服务方面的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如今,“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服务站及法律服务室三级平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会员之家”“法律联络室”“基层法治联系点”“企业法律服务站”……各类提档升级后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巴蜀大地遍地开花——

  

  成都市法学会在天府中央法务区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雅安市法学会指导荥经县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点”和宝兴县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一区三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点”,泸州市叙永县在县信访局设立法律服务咨询接待处,乐山市法学会建设卓有成效的“法治三区”……3万余个基层服务站点高效运行,6000余名法学法律工作者在老百姓家门口为群众排忧解难,160多万关注四川法治建设的“粉丝”作为基层服务站点的后备力量不断成长……

  

  如今,遇到法律问题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找专家,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一种共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融合建设,正在逐步成为四川省法学会稳固而响亮的品牌形象,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这是四川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要铭记关怀、不负重托、感恩奋进,切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确保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靳磊表示,下一步,四川省法学会将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办、国办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中国法学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好法学会作用,夯实法治中国根基,深入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持续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布局更科学、覆盖更广泛、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为奋力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四川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编辑:杨妍雨
中共雅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