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锯的轰鸣声停歇,看着地上横七竖八倒下的不再是约定好的杉木,而是自己精心养护多年的银杏树,杨某某的心瞬间沉了下去。20元一株的“杉树价”就想打发?愤怒与委屈交织,他攥紧了拳头。他未曾料到,这场看似普通的伐树纠纷,会牵动县城里多个部门的心弦,并在短短3天内,为7棵银杏树讨回一个“公道价”,更抚平了他心头的褶皱。
(一)风波骤起:被私伐的银杏与“杉树价”的屈辱
2025年8月5日,荥经县综治中心的平静被杨某某带着火气的声音打破。他控诉着买树人王某某的“越界”:原本约定只砍杉树,对方却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擅自砍倒了他视为珍宝的6棵(后核实为7棵)银杏树。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事后索赔,王某某只肯按20元一株的“杉树价”赔偿,甚至夹杂着刺耳的侮辱。银杏的价值岂是杉树可比?沟通无果,屈辱难平,杨某某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这扇“解纷大门”上。
(二)闻令而动:蓝色预警下的多部门“集结号”
“群众带着气来,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实的行动把气理顺!”8月5日下午3点40分,县综治中心的指令清晰有力。县林业局、县法院、县公安局——这些入驻综治中心的“尖兵”迅速集结研判。案情虽不复杂,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法治尊严:
一探林权与“斧钺”是否合法?(摸清采伐证、砍伐合规性)
二勘现场,树木几何?(实地核实种类、数量)
三定职责,联动破题!(林业局牵头,街道配合,协同发力)
一纸“蓝色预警”,标志着这场为7棵银杏树寻求公道的“战役”正式打响。
(三)实地寻证:倒塌的树木与沟通的鸿沟
县林业局联合严道街道的工作人员,脚步踏入了纠纷发生的山村土地。经细致走访,真相逐渐清晰:时间回溯到7月8日,王某某在砍伐购买的杨某某杉树时,因树木倒塌意外压住了旁边的银杏树。一念之差,他未与杨某某沟通,便挥刀“解决”了这7棵银杏树。事后,“杉树价”的赔偿方案,如同一条深深的鸿沟,横亘在两人之间。一方坚持银杏的珍贵,一方只认当初的“约定”,矛盾看似僵持不下。
(四)握手言和:1600元背后的“法理情”
8月7日,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调解在村委会办公室展开。县林业局与严道街道干部化身“和事佬”与“普法员”。多轮磋商,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而是将法理掰开揉碎讲透:林权不可侵犯,损害理应赔偿,价值须符实际。调解员穿梭其间,既点明王某某擅自砍伐的责任与不当言辞的伤害,也引导杨某某理性主张权益。
终于,坚冰消融。王某某起身,向杨某某诚恳致歉,话语中再无往日的轻慢。双方达成一致:7棵银杏树,赔偿金1600元,当场付清。笔尖划过调解协议,不仅写下了赔偿金额,更签下了一份消弭的怨气与回归的和谐。
(五)回响:那一声声“感谢”与“满意”
8月8日,综治中心的回访电话接通。电话那头,杨某某的声音透着轻松与感激:“处理好了!7棵树,赔了1600元!感谢!很感谢!满意,很满意!”这朴实的重复,胜过千言万语,是对这场高效解纷最温暖的注脚。
7棵银杏树,3个日夜,多部门联动。这起纠纷的快速圆满化解,正是荥经县综治中心“‘有法’办理,在‘永安里’”工作品牌最生动的实践。它像一台精密的“解纷机器”,全链条发力,环环相扣:
资源整合“搭台子”——汇聚部门力量于一堂,构建联动基础;
分级处置“定格子”——厘清权责归属,明确处置框架;
矛盾风险“过筛子”——精准评估等级,快速响应分流;
实质解纷“指路子”——聚焦核心症结,精准施策调解;
依法办理“明理子”——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法理情交融。
只为将群众的“烦心事”在最短时间内化作“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