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雅安 >
当普法遇见创新,看雅安如何“走新”更“走心”
www.yaanpeace.gov.cn 】 【 2025-10-29 11:05:20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雅安


  普法走新更走心


  >>解码雅安普法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密码”<<


  普法工作,不仅是法治实践中的生动样本,更是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印证。“八五”普法期间,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意、成效显著的普法实践。今天,我们特别聚焦“雅安普法创新案例”这一主题,解读该市一系列普法实践背后的创新理念、实践路径与推广价值,展现基层如何以贴近人心的方式,让普法工作更具活力、更见实效,也为全省普法实践贡献了一份具有参考意义的“雅安方案”。


  01“云上执法”模式


  关键词 执法流程法治化、数智化


  近年来,雅安市财政局创新探索“互联网+监管”的“云上执法”模式,通过采取线上“隔空取证”“远程询问”的“云上办案”,既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快捷高效推进执法案件办理,办案质效得到大幅提升。不仅打造了全省首个政府采购线上执法办案平台,更成为践行“执法普法一体化”理念的生动实践。


  该模式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字化流程,使当事人在配合执法过程中直观理解法律要求。通过在线执法、在线确认、上传云端解决了异地人员“见面难”、网上执法“签字难”、在线执法“存储难”问题。


  “云上执法”模式实践表明,数字化不仅能提升执法效能,更能成为普法创新的有效载体。法律条文场景化,将抽象法律转化为具体操作流程,让当事人“看得见、摸得着”;权利义务显性化,通过平台自动提示功能,确保当事人充分知晓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风险警示即时化,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当事人的法律敬畏心。


  02“三融”普法模式


  55af2d43014c85303cbc140764e122db.png


  关键词 场景浸润、激励相容、多元共治


  近年来,雅安市水利局以《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贯创新为“小切口”,探索出“三融”普法模式,即融入村规民约、融入生活场景、融入激励机制,实现基层普法与河湖治理的同频共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雅安样本”。


  融入村规民约,变“硬条文”为“软约束”。组织法律顾问、乡贤代表、村民议事会,将《条例》核心条款,结合本村河湖实际问题,提炼转化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护河条款”,纳入各村修订后的村规民约。


  融入生活场景,变“被动听”为“主动学”。组建由优秀村级河湖长等组成的普法志愿队,利用农闲、赶集、红白喜事等村民聚集时机,在“院落坝坝会”“田间地头课堂”上,用本地方言、顺口溜、快板等形式,生动解读《条例》条款、剖析真实案例,讲清利害关系。


  融入激励机制,变“要我管”为“我要管”。从村集体收入列支“河湖管护”激励资金,建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制定《解放村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评分规则》,对积极参与河湖管理、自觉保护生产生活环境和遵守村规民约常住户进行评比奖励,鼓励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03宝兴县法治自助超市


  15699b667100a9570f91c8c33a63058b.png


  关键词 民生场景、精准供给、数智赋能


  宝兴县立足民生、创新探索,以“法治自助小超市”为切入口,通过阵地创新、数智赋能、实效为导,推动普法方式从桌子牌子单子传统宣传方式向数智云上指尖智能宣传转变,打开了从“我要普法”到“我要学法”的普法新局面。


  将法治超市精准嵌入商超、社区等高频生活场景,利用群众购物动线实现“购物+学法”衔接,解决传统普法与生活脱节问题,通过扫码答题兑换法治文创产品以及生活用品的趣味激励机制,激发群众从“被动学法”到“我要学法”的热情转变;提供24小时AI智能自助服务,支持法律文书下载、合同起草、公证预约办理等,同时施行分众化普法,按群体需求动态更新答题题库,题目难度与奖品等级分层匹配,构建“普法-服务-治理”闭环模式,激活普法工作的长效动能。可持续关键在于以实用奖品与宝兴地方文化IP产品、高频率更新内容维持吸引力,结合商超人流量保障持续曝光,达到“小场景”撬动“大普法”,让法律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日用品。


  04“检‘茶’法韵”普法品牌


  cc99ed1873de0776d06c18a22e5ed51c.png


  关键词 司法为民、合作共赢、深度融合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名山区茶叶产业季节性比较强,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时间难保障、普法内容难理解问题,创建“检‘茶’法韵”普法品牌。


  该品牌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为目标,成立“检‘茶’法韵”新媒体工作室,打造“检察快道”网上查询“指尖上的检察院”、“检察说法”小视频“看得见的检察院”、《检察之声》广播“耳边的检察院”、“检察邮路”服务队“贴心的检察院”、“检察讲堂”小课堂“身边的检察院”,采取法律解读、法治教育、以案说法、送法到家等措施,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着”“能参与”的方式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积极引领社会法治意识,受理法律咨询数量大幅增加,故意伤害、盗窃、非法捕捞等轻微刑事案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该品牌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三培育三引领活动“检察产品特色品牌”,《检察之声》获评全国检察新媒体应用案例二十佳。


  05“太阳花”少审品牌


  30f91f007167c4550e43c96d6da872c0.png


  关键词 角色代入、同伴调解、多元共治


  近年来,芦山县人民法院立足少年审判“教育、感化、挽救”核心职能,以“太阳花”少审品牌为牵引,将司法保护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构建“品牌具象化、项目场景化、传播立体化、共治协同化”全链条未成年人法治宣教体系,用法治阳光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该院跳出“就案办案”思维,将“太阳花”定位为“有温度、有记忆、有共鸣”的未保IP,通过具象化载体让法治精神“看得见、摸得着”;以“项目化”为抓手,设计“角色代入+能力提升”的实践场景,让未成年人在“做中学、学中悟”,实现“受助者”到“法治传播者”的转变;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拍摄法治微电影《梦》等,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声音;以“太阳花”品牌为纽带,联动公安、检察、教育、社区等部门,构建“党委领导、法院牵头、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品牌运行以来,累计培育“同伴调解员”150余名,化解校园矛盾110起,成功率78.6%;开展沉浸式法治体验5期,覆盖学生2000余人次;各渠道普法触达师生及家长1万余人次,推动辖区试点校园矛盾激化率下降40%,成为本地未成年人保护与法治宣传的“金字招牌”。


  06“‘检’单说说”普法栏目


  35c1b4d359e064481a86bcb628d8480c.png


  关键词 原创剧本、情景演绎


  “‘检’单说说”普法栏目由芦山县检察院于2022年全新打造,该普法栏目通过芦山县人民检察院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发布原创性普法短视频,短视频采用情景剧式演绎,由该院检察干警担任原创剧本创作、情景演绎等,将网络普法融合日常检察工作,透过检察机关视角,传播法治正能量。


  自“‘检’单说说”普法栏目创建以来,通过视频号发布短视频73条、微博78条,抖音36条,其中多条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普法短视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切勿以身试法!》在“2023年度雅安市网络辟谣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你是人间四月天》被四川省法学会评为优秀作品。同时,该普法栏目短视频被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列入会前学法学习内容。


  07“四个三”工作机制


  516bafaa2ce178b5d80be3545f8c97ef.png


  关键词 小区自治、“四个三”


  平安苑小区是“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安置小区,由于住户构成多样、群众诉求多元,各类问题矛盾相互交织,不交物业费、乱停乱放等现象时有发生。2024年7月,平安苑小区确定为“四川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


  试点以来,平安苑小区从自身实际出发,紧扣“三个着力”系统推进,聚焦“三个实现”精准发力,坚持“边试边建、边巩固边完善、边优化边提升”,探索建立“四个三”工作机制(既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三类组织”建设,做到试点工作一盘棋谋划;优化阵地布局,发挥“三个平台”作用,做到试点工作一张图实施;激发主体意识,提升“三支队伍”能力,做到试点工作一条心推进;下沉资源力量,强化“三项要素”保障,做到试点工作一鼓劲攻关。),深入推进党建进小区、组织进楼宇、服务进家庭的“三进”模式,逐步形成以“党建聚动能、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总体基调的“四位一体”小区治理工作格局。


  如今,通过“四个三”工作机制,小区居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自治制度机制不断健全,自治能力水平实现有效提升,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编辑:杨妍雨
中共雅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